top of page

▒░ 世界月經日 月經是寫給女生的情書 一月囤積口罩 中國五月囤積××× ▒░

  • 作家相片: 蝨子丸
    蝨子丸
  • 2020年5月28日
  • 讀畢需時 7 分鐘


ree

印度衛生棉之父

穆魯根南特姆

我問她為何用這東西

我當時連名稱都不知道

現在稱作衛生棉

她當時反應是

直接打我一耳光

美警壓黑人頸部致死

被革職

NBA球星齊聲

譴責警暴

全帽漲10倍!

「一盔一帶」

政策亂象多

中國公安部

急喊停

一月囤積口罩

五月囤積安全帽


5/28 是世界月經衛生日。你對月經的認識有多少呢?你知道現在有哪幾種生理用品嗎?「重視月經,就是把身體照顧好。」 我知道,你有時覺得月經很煩,但你也得承認,其實自己離不開它。 親愛的,早安!這個月,你的月經有準時抵達嗎?你習慣使用什麼生理產品——衛生棉、棉條或月亮杯?你時常經痛嗎? 5 月 28 日,是「世界月經衛生日」,這個節日自 2014 年由德國非營利組織 Wash United 發起,希望引起大眾對月經、健康與衛生議題的關注。 嘿,月經也不只是女生的事。如果你是男生,別覺得與你無關喔!你也該知道這些月經大小事,對伴侶、媽媽、姊妹和女性朋友多一份理解與關心。 圖片|來源 當我們說「月經污名」時,是什麼意思? 月經,與世界上一半人口息息相關,而一名女性自青春期到更年期 40 年左右的時間,每年都要同它相處大約 60 天。月經是如此自然而然的存在,然而它卻很少被重視或公開健康地討論。 「月經,血,經血,噁心,秘密,遮掩。為什麼?月經是每個女孩女人都會經歷的生理過程,但卻被我們視為禁忌。」——阿迪蒂・古普達。《經期百科》創辦人。推薦閱讀:用經期百科改革印度!最溫柔的 TED 演講:「月經不是疾病,也不是詛咒」 「那個」、「 MC 」、「大姨媽」⋯⋯一個女孩的成長過程,可能聽過五花八門代指月經的方法;甚至延伸出的衛生棉,也不能被直呼,要說它是「蘋果麵包」或「棉棉」。 青春期初潮來時,在學校想換衛生棉,要遮遮掩掩,或從書包拿出專門置放衛生棉的小袋子,;去便利商店買衛生棉,店員會問你需不需要紙袋。 為什麼明明是和女生關係如此緊密的身體現象,難以被大眾直視呢?這與「月經污名( Menstruation Stigma )」息息相關。同場加映:【性別觀察】月經污名只在印度?奧斯卡匿名評審:「我就是覺得月經很噁心!」 性別力百科月經污名 Menstruation Stigma月經污名可說是一種厭女現象,它迫使女性將月經視為該被隱藏或羞恥的東西。 Menstruation stigma is a form of misogyny. Negative taboos condition us to understand menstrual function as something to be hidden, something shameful. 參考資料:How did menstruation become taboo?社會學者 Erving Goffman 將「污名」定義為:人們被強加上某種屬性( attributes ),使他有別於其他成員,且該屬性又是較不好的那種。因此他從一個完整普通的人,降級為一個被汙染、被貶低者,得不到應得的社會對待,社會並有系統地減少他的社會機會。 當月經不被大眾重視,會發生什麼事?漸漸地,我們可能愈來愈無法公開談論它,愈會讓這件事情成為一種禁忌,甚至女生會產生討論自己生理狀況與身體狀態的羞恥感。而如果發聲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,就同時限制了女性在這塊的權益。例如:衛生棉被徵收奢侈稅、衛生棉條被視為是第二級醫療器材,意即女性需花費更多金額去取得對自己不可或缺的生理用品。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關於月經不平等,我們為你選了一本好書:《月經不平等》從古至今,女人的月經都是禁忌 認識生理用品:衛生棉、棉條、月亮杯 從前,大多數人認為能承接經血的生理用品只有衛生棉,之後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以及因應不同需求,產品也推陳出新,始有了布衛生棉、棉條、月亮杯與月亮褲等等,提供女性更多元的選擇。 如果你想簡單認識衛生棉、棉條和月亮杯,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,有非常清楚的說明。 圖片|女人迷 目前還比較少人知道的,或許是布衛生棉和月亮褲。 首先,布衛生棉的使用方法和一般衛生棉無異,主要差別在於材質,以及黏膠部分以鈕扣方式替代,平均一個布衛生棉能使用大約兩年。如果你想知道更多,可參考環境資訊中心( Environmantal Information Center )推出的第一次就上手!布衛生棉超完整解惑教學 至於月亮褲,可把它想成改良材質後的內褲,約能吸收 10 c.c. 左右的經血,相當於一片衛生棉的經血量。因此,月亮褲目前無法完全取代拋棄式生理用品,僅推薦於量少時使用;量多時,則搭配既有的其他生理用品使用。想知道更多,請閱讀對環境溫柔也讓自己好過!生理期無痛減廢,台灣第一件「可吸經血」的月亮褲 重視月經,才可以照顧好身體 親愛的,你曾經好好認識與觀察月經嗎?其實,舉凡來潮頻率、經期長短或經血狀態,都與你的身體狀態息息相關,如果不好好與它交流,似乎有點太可惜了! 我知道,月經有時很惱人,但或許身為女生的我們可以不再把它視為每月報到的麻煩,而是藉由它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。 身體是荒野裡的一座暗房/無人煙的觸動,遙遠的槍響聲/我月月沖洗銀紅的底片/浮在遠方的山巒上/肆意展示野蠻的風格——葉緹〈經期進行曲〉 這個時代,各式各樣的人事物都可能成為節慶,目的是肯認與記住。 5 月 28 日,世界月經衛生日,每年都要像這樣呼籲月經去污名化、終止月經貧窮與不平等。於此同時,也告訴大家:擁有月經並不羞恥,而且該是值得驕傲的事。



「一盔一帶」剃除電動單車 安全帽暴漲後急跌 記者 游凱茹 報導2020/05/28 19:54 小 中 大 圖/翻攝自 新華網 「一盔一帶」剃除電動單車 安全帽暴漲後急跌 圖/翻攝自 新華網 下個星期就要進入六月,大陸交通管理局原本訂出新規,強制要求騎機車、電動自行車,都要戴安全帽,沒戴要依法取締;部分地區先行訂出罰款,沒戴最高會被罰人民幣200元。也因為如此,大陸掀起一股安全帽搶購潮,市場上嚴重缺貨,價格飆漲;網拍更誇張,一頂人民幣19元的安全帽,價格翻漲六倍。但就在新規即將上路時,政策卻急轉彎,改成電動自行車沒戴安全帽只勸導、不罰款,安全帽從搶手貨變成乏人問津,身價瞬間急跌。 交警 vs.駕駛:「帥哥,你怎麼沒戴頭盔?放在家裡面了。」 交警 vs.駕駛:「我知道外出要戴頭盔,但是就是因為剛剛送寶寶到醫院裡剛出來,急著去上班,我又忘了。」 交警 vs.駕駛:「因為我那電動車,擺在那個社區裡面,它那個電瓶和那個頭盔都被別人偷了。」 大陸駕駛人口中的頭盔,就是安全帽,騎車沒戴安全帽,理由「百百種」,但不論如何,未來不能再推拖,因為大陸交通管理局發出新規定,6月1日起開始實施「一盔一帶」安全守護行動,在汽車使用安全帶之外,包括騎機車、電動自行車,都得戴安全帽上路,沒戴將依法取締。 交警:「不管你們忙著去哪,騎電動自行車,頭盔也要記得戴,不僅僅能保護你的安全,夏天還能防點曬。」 交警出動無人機,空中廣播宣導,大陸有部分地區,甚至提前5月就展開執法,訂出人民幣20元到200元不等的罰款,這下安全帽瞬間變成騎車「必需品」,引發市場搶購潮。 消費者 vs.店家:「這怎麼賣的?不要搶不要搶!這都是搶頭盔的你看啊。」 新到貨的安全帽還沒擺上架,大家搶成一團,因為怕晚一步,買不到了。 批發商 vs.店家:「拿貨怎麼拿?拿貨你們看你要多少?就是他們挑下來的我們都要,你們進貨了嗎?沒有,現在可難訂了,現在沒貨,你要等明天,一早上就來了,我們沒有開門,貨已經到了,都開始分貨了。」 連上頭批發商貨源都告急,安全帽進到零售店裡,價格也漲得離譜。 消費者 vs.店家:「這個95元,我不是前兩天才來買的嗎?就是啊 ,就是去批發,這個錢都進不來了。」 消費者:「前兩天還便宜40元。」 才幾天時間,一頂安全帽逼近人民幣百元。淘寶上更誇張,3月份一款人民幣19元左右的安全帽,現在標價是人民幣118元;還有前一天標價人民幣44元的安全帽,一夜之間變成人民幣95元。價格暴漲,銷量卻還居高不下,熱門網店月銷量超過4萬筆訂單。 央視新聞:「伴隨頭盔價格的變化,從5月18日開始在滬深股市當中,一批所謂的頭盔概念股,紛紛起飛,其中南京聚隆、國立科技一度連續三天漲停。」 安全帽銷售熱,甚至驚動資本市場,大陸A股中的「安全帽概念股」翻紅,市場上還流傳「一月囤口罩、五月炒頭盔」的說法,就因為太過搶手,供需失控也衍生出品質問題。 安全帽業者:「合格的頭盔裡面,會有一的比較厚的緩衝層,而這個不合格頭盔裡面,它沒有緩衝層,而且裡面是鏤空狀的」 強制戴安全帽規定,爆出不少亂象,眼看6月1日上路日期,步步逼近,大陸交通管理部的政策,突然急轉彎。 交警:「現階段對於這個摩托車,不戴頭盔這個法律法規是有明文規定是要處罰的,對於這個電動自行車駕駛人,目前我們還是主要進行安全警示教育這種手段。」 言下之意,騎電動自行車沒戴安全帽,只會被勸導,不會被處罰。根據大陸自行車協會數據,大陸現有電動自行車多達2.8億輛,安全帽法規剃除了電動自行車,讓安全帽銷售迅速反轉。 攤商:「這個原來賣30的。」 民眾:「對面那一家真的沒人買。」 一堆安全帽被拿到街頭上賣,希望吸引過路駕駛人目光。大陸A股的安全帽概念股應聲下跌,新規反覆,也讓安全帽從一頂難求,重回到乏人問津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